首页

婉慈icon初九照片

时间:2025-05-25 23:09:17 作者:何立峰分别会见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杜颂安、凯雷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瓦茨 浏览量:41597

  中新社悉尼10月15日电 题:探访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故居

 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

  被澳大利亚各界称为“澳中建交之父”的惠特拉姆首次以总理身份访华五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。记者于14日探访位于悉尼西郊的惠特拉姆故居。

10月14日,记者探访位于悉尼西郊的惠特拉姆故居。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

  惠特拉姆故居占地约700平方米,主要由四个房间组成。其所在街道环绕着翠绿的树木、充满鸟语花香,宁静而温馨。

  走进故居,可以看到一幅惠特拉姆的巨幅照片竖立在院子里,仿佛时光倒流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。“惠特拉姆于1957年底搬入这座建在葡萄园上的自建住宅。1972年,他当选总理。”同行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李伟介绍说,故居后来易主多次,维护不当,几近坍塌。但幸运的是,故居的原始结构得以基本保存。澳大利亚政府于2021年成功购回这座历史建筑,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。

  李伟表示,惠特拉姆曾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对外交流活动。这座故居也见证了半个世纪前澳中友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。

  故居的客厅和走廊上挂满了惠特拉姆生前辉煌时刻的照片,包括1941年12月,日本袭击珍珠港后,惠特拉姆加入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。1942年2月,当日军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时,惠特拉姆驾驶战斗机前往达尔文地区与日军飞机进行空战。惠特拉姆的战机中弹,但他依然安全返回基地。

  故居的墙上还陈列着许多黑白照片,记录了惠特拉姆在当选总理后提出的众多倡议和改革。外界认为,在总理任内,他最重要的政绩之一就是推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。

10月14日,惠特拉姆故居管理人员(左)向参访者介绍惠特拉姆生前访问中国的相关照片。中新社记者  顾时宏 摄

  随行的澳大利亚乒乓球老将保罗·平克维奇回忆说,1971年4月21日,澳大利亚乒乓球代表团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。随后,他们通过香港前往北京进行访问。1971年5月1日晚,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。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成了当时澳大利亚与中国建交的前奏。

  李伟告诉记者,他将在本月下旬带领澳大利亚乒乓老将保罗·平克维奇和诺埃尔·肖特等访问北京,与当年的中国乒乓球老朋友们进行交流。

  获悉澳大利亚乒乓球老将们将再次访华,惠特拉姆的儿子尼古拉斯曾通过电话表示祝福,期待相关活动取得圆满成功,再为澳中友谊谱写崭新篇章。尼古拉斯还赠送了他与父亲的最后一张合影照片,并附上一句中国谚语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。

  正午时分,太阳高照,故居的草坪上又有一批当地居民前来参观。一位名叫王明的华人带着澳大利亚籍妻子、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前来参观。他告诉记者:“惠特拉姆故居很少开放。今天是我儿子弥月吉日,带妻子和儿子来参观,希望能沾到好运。”(完)

【编辑:田博群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

为应对持续攀升的出入境客流高峰,上海边检机关提前研判客流动态,持续优化勤务部署,配置充足警力,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。同时,边检机关加大警力投放,选派“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”民警靠前值守,强化外国人通关和信息采集前置引导;部署上线“入境登记卡自助填报终端”,便利来沪外籍旅客信息申报;增开中转过境通道,为临时短期来华的外国人提供24/144小时过境免签、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等各类中转过境便利。(完)

习语|“内在有激情,还要从容不迫”

广州10月17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在玻璃房里,两位主播拿着汽车模型对着镜头用英语介绍自家商品,镜头的另一端联系着的在线海外采购商,提出“电池续航”“价格”“百公里加速时间”等问题。随后镜头切换至展会上的实体新能源汽车或者汽车工厂,会场上的主播实时回应海外采购商的关注......

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,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

费利佩六世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,表示50年前,我的父亲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共同开启两国外交关系。50年来,西中关系快速发展,务实合作顺利推进,人员交往日益紧密。良好的对华关系对西班牙、欧洲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。西班牙愿同中方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。当今世界动荡不定、冲突不断,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等重要理念为世界带来和平、发展和希望。期待并相信中国将进一步发挥大国重要积极影响,为紧张局势降温,为变乱世界带来稳定。

新疆和田首所本科学校落户 赋能地方产业发展

内部人士称,被查的高管主要涉及几个业务,一是融资,比如潘大荣,二是财富,比如杜亮,三是涉及旧改,比如较早前已被调查的柯鹏。

东西问·武夷论坛|汉内斯·菲尔纳:如何从“和谐”读懂中华文明?

提起干旱缺水的甘肃,怎么也无法将绿色的蔬菜与其联系起来。实则,甘肃不仅蔬菜种类多,品质更是优质。甘肃是低调的“菜篮子”,更是全国“西菜东调”“北菜南运”重要基地。2023年,甘肃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85万亩,产量达到2955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达990亿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